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山東是文物大省,文物總量居全國前列,同時也是博物館大省。記者通過采訪山東各地博物館工作人員、參觀者,探索了釋放“博物館的力量”的山東實踐。
從數量看博物館的硬核實力——
說起山東省博物館的“硬實力”,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負責人娓娓道來:“截至去年底,山東省共有639家博物館,其中國有文化文物類博物館177家、國有行業類博物館76家、非國有博物館386家,革命紀念類博物館67家,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共127家,數量逐年穩步上升。博物館總量,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革命紀念類博物館數量這六個指標均居全國第一?!?022年,山東還將開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工程,開展“博物館之城”建設,爭取今年全省博物館總數達到660家,2025年實現縣(市)博物館全覆蓋。
用數字化賦予博物館文物生命活力——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2021年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名單中,山東博物館的“‘五位一體’推進館藏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新探索”榜上有名。
山東博物館的數字化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對館藏200件珍貴革命文物進行二維、三維數字化信息采集,同時運用大數據、新媒體等技術手段整合全省革命文物資源,打造了‘沒有圍墻的紅色展館’?!?/p>
工作人員表示,數字化對文物保護利用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巨大的,文物數字化保護的成果應用十分廣泛。通過無接觸采集、三維模型重建等技術對文物進行全方位數字化,一方面可以在開展文物研究時最大限度保護文物,另一方面還能將這些數據利用在展覽中,讓民眾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實現了對以往固態展陳形式的活化創新。
接下來,山東還將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項目,以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為依托,推動博物館在保護文物、管理手段、服務觀眾等方面智慧化,構建綜合感知、信息互聯、智能融合的博物館新形態,大力發展云展覽。
在文物資源中挖掘博物館經濟動力——
博物館所蘊藏的文化資源是帶動文旅經濟發展的寶藏。
“我在淘寶上買了一個孔子博物館的‘逢考必過’鑰匙扣,希望能拜拜孔圣人,保佑我順利過關!”即將面臨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張玉雪向記者展示了掛在書包上的孔子小像鑰匙扣。打開手機,在天貓和京東“好客山東”旗艦店的特色文創專區內,山東博物館衍圣公文曲喵手辦、孔子博物館逢考必過鑰匙扣、論語字帖等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會在天貓、京東好客山東旗艦店內開設博物館文創專區,組織全省博物館的優秀文創產品上架,助力中小博物館持續發展,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山東故事,努力實現文創產品經濟良性發展?!?/p>
博物館與山東老字號的融合,也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經濟動力。省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負責人對記者說到,目前山東共有省級及以上老字號企業352家,其中有20家左右的老字號已經建立了主題博物館。未來山東將開展山東老字號與博物館融合發展行動,將獨具山東特色的老字號博物館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名片。
以人文關懷激發博物館服務能力——
博物館的力量,還發揮在服務社會、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享受上。
“我到一個新的城市,就一定會去當地的博物館看一看,因為這樣能夠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歷史厚度?!鄙綎|師范大學的學生孫倩說道。
博物館記錄著一個地區的歷史,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去年底,山東各地博物館接待觀眾8000多萬人次,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180處,其中建成景區并開放620處。山東省各地博物館都在努力讓文物走出博物館,激發博物館的公共服務力量,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博物館,感受博物館的力量,其中臨沂市博物館的“流動博物館”志愿服務項目就頗具代表性。項目自2015年啟動,近7年來先后千余次走進貧困村、中小學和社會福利機構,宣講臨沂歷史、紅色歷史文化,累計服務群眾10萬余人次。臨沂市博物館講解員桑薇對記者說起了令她至今記憶猶新的一幕:“當時我講解的是李金祥老人的立功證和撫恤證背后的故事,課很長,課后一位學生告訴我,如果有機會,他也想像李老爺爺一樣,有一次保衛祖國的機會。我想這就是我們講述紅色文化最初的使命?!?/p>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春宇 報道)